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440 化胡经

440 化胡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至于道教发展的细节,就交给了张宇清的龙虎山和有关部门去解决了。

经过张宇清等人不懈的努力,完善了《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之后,由礼部开始刊印发行,再次增印《道德经》作为教化的开始。而道教要不是人手不继,可能已经开始筹划新一轮的佛道辩论了。

不过由于印度和东南亚的传道,占用了道教大部分的人才,特别是对于传说中佛教发源地的印度所筹划的行动,几乎耗尽了道教所有的储备,要不,东南亚一带和白莲教争锋,也不会派护教神兵前去了。

现在大明国内的道教人才储备已经严重不足,因为本来经过蒙元的摧残,大明初建时佛教的繁华冲击,道教的人才已经慢慢出现断层,而才十余年的道教复兴,怎么能积蓄那么多的底蕴,张宇清等人心里十分着急,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按部就班的等待着。

道教开始等待,佛教很多有识之士却是坐不住了,智光大师就是其中一人。

相传作者是道士王浮,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莫高窟这所谓佛教圣地居然会发掘出道教已经被禁绝的典藏书籍,其中意义就不言语表了。

张宇清兴奋中夹杂着一丝惶恐,对于道教的狂热信仰,正在积极的召集教内名宿、长老修复着《老子化胡经》,并开始图撰《老子八十一化图》,准备重新刻印发行。

身在杭州的庞煌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关于老子化胡之事。在另一个时空基本上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推论,据说是远在《化胡经》出现以前。东汉时就流传着化胡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为了在中国立足,必须与中国的传统信仰相结合,依附于黄帝、老子的神仙术,那时的人敬神时把黄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

后来的人根据史记中《老子传》里的话:“去而不知终所”加以想象,成为老子出关去化胡,这就是最初化胡说的雏形。以后就更为具体,“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

“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等等很多。

智光和尚字无隐,庆云人氏。当他还十分年少的时候,便辞谢双亲,出家侍佛。刚开始,他在蒙元大都法云寺修行念佛。尽管年岁少小,但苦心学习,加之本来就聪慧超人,所以,入寺还不很久,寺中收藏着的内外典籍,已无所不读;而且,凡读之书,又无一不精。这些经籍律论大大地丰富了他的头脑,使他为日后的深入钻研与修习找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蒙元顺帝至正年间,鼎鼎大名的班的答禅师从印度遨游上都,其中有一段时间,班的答禅师就居止在智光和尚出家的法云寺里。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智光和尚便凭着同寺的便利,朝参夕叩,向禅师请教、问道。时间长了不仅学识大长,甚至连禅师嘴中的印度梵音也渐渐地能听懂了。而班的答禅师呢,也颇为面前这位少年刻苦努力的小和尚所吸引。回答他的提问的时侯,不时额外指点几句。帮他参悟正道。智光各尚聪颖过人,对禅师的指点,也心领神会。智光和尚自然而然地成了班的答禅师在中国的入室弟子!

所以庞煌根本不在意过程,而是注重结果,既然有了进展,找了十余年的“化胡经”也找到了残本。于是就欣然同意各部全力协助道教增补《道藏》事宜。

其实在庞煌的心里,很明白所谓的佛道之争。说白了,也就是两种信仰上的冲突而已,道教以前之所以没有佛教的影响大,并不是因为佛教优于道教,而是因为本身的缺点所造成的,比如理论系统不够严密,巫术成分太多等。

但是道教以前的影响虽然在宗教层面上不如佛教,但是在民间信仰中,道教的一些东西却是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比如土地城隍的崇拜、趋吉避凶的心理等等,只要经过朝廷的大力扶持,要压过佛教应该不是个难题。

但是必要要先解决自身的缺点,可是庞煌对宗教的了解也算是肤浅的很,在另一个时空,宗教不过是一个赚钱的借口而已,真正从信仰的角度去对待宗教的人已经不太多了,比如他自己,虽然是很不可思议的魂魄穿越回大明,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无神论者,他身为皇帝,除了自己穿越,也再也没有找出任何神迹。

所以让他来指导宗教的发展,未免有些牵强,庞煌擅长的是控制,而不是单一的发展,所以他只能在加大力度鼓励道教的想象的基础上,去控制道教的发展不至于会危及到政治层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