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305 洪武十七年(上)

305 洪武十七年(上)(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此以前,曾经在十二年上半年督率沐英等人,削平洮州十八个番族的叛乱,在七月间回京,掌理大都督府的事。掌理到十三年正月大都督府被分为五个都督府,也就算了。国子监,从十二年七月起,也是由他兼领的。

李文忠在洪武十六年冬得病,十七年去世。病中,朱元璋自己来看过他,又吩咐华云龙的儿子淮安侯华中负责料理他的医药。他死了以后,朱元璋怀疑华中料理得不周到,把华中的侯爵贬了,把华中的家属流放到建昌,而且也怀疑医生用了毒药,把所有的诊视过李文忠的医生一齐砍头,连他们的妻与子也砍。

朱元璋如此作为,可能是由于一时气愤,但是李文忠肯定是朱元璋一生所最亲最信的人,而且罢兵家居之时“恂恂若儒者”,与世无争。虽则他有时也因为劝朱元璋不必杀人太多,不必派船出海征倭,不必多蓄宦官,而受过朱的呵斥。他死的时候,年纪才有四十六岁,朱追封他为岐阳王,谥以“武靖”二字,亲自写了一篇祭文祭他。

这是最近几年李文忠大概的情况,大家在伤心的同时,还忽略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李文忠还兼着北方兵马统帅的事实,朱元璋不放心徐达,不放心傅友德,也不放心冯胜等人,但是对于李文忠,还是十分相信的。

因为李文忠毕竟是朱元璋的外甥,对于只相信自己亲人的朱元璋,在将徐达调回南京之后,北方兵马的实际指挥权,就交给了李文忠,但是李文忠却是英年早逝,这么一来,北方乃至辽东的军马实际控制权,应该交给谁呢?

做事如此得心应手,却不知庞煌本来就从后世的历史书上熟知了老朱的xing格。自从北平回京师之后,所吩咐诸事无一不先考虑他这个老丈人的想法,所以才能凡事达到他的满意。

洪武十七年的来到。朱元璋已经完全适应了没有中书省制肘的执政生涯,慢慢的开始建立真正属于他的理想国度。设立三法司。更是朱元璋的自以为得意的手笔。

其初,朱元璋命刑部议定罪犯罪名入奏。既奏,录所下旨送四辅官、谏院给事中覆核无异,然后覆奏施行。有疑狱则四辅官封驳。后罢四辅官,而议狱归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称三法司。洪武十七年十月,三法司改建署成,称作贯城。

于是,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覆,然后奏决。其直隶诸府州刑狱,自今亦准此令。庶几民无冤抑。”朱元璋又谕刑官:“刑者,辅治之具,用之不可不慎。所以每令三审五覆,无非求其生而已。”

同年,经过朝议,制定了府州县官为政八事,并且谕旨开始颁行,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自己那几个儿子。(未完待续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告谕礼部臣说:州县之官,于民最亲。其贤不肖,政事得失,民之安否可见。我曾命县考于州,州考于府,府考于布政司。各以其所临,jing其考核,以凭黜陟,昭示劝戒。今上下之政,惟务苟且。县之贤否,州不能知;州之贤否,府不能知;府之贤否,布政司不能举。善无所劝而恶无所惩。

今命以八事,你们可将其榜示天下。于是,礼部奉旨颁行:其一,州县之官,宜宣扬风化,抚字其民,均赋役,恤穷困,审冤抑,禁盗贼;时命里长告戒其里人敦行孝弟,尽力南亩;勿作非为,以罹刑罚;行乡饮酒礼,使知尊卑贵贱之体,岁终察其所行善恶而旌别。其二,为府官的,当平其政令,廉察属官致治有方、吏民称贤的,优加礼遇,纪其善绩;其有蹋茸及蠹政病民的,轻则治之以法,重则申闻黜罚,但不得下侵其职,以扰吾民。其三,布政司官宜宣布德化,考核府州县官能否,询知民风美恶及士习情伪jiān弊,甚者具闻逮问,如所治不公,则从按察司纠举。

其四,凡民有犯笞杖罪的,县自断决,具实以闻。其五,犯徒流罪的,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定拟。其六,有犯死罪的,县拟其罪申州若府以达布政司,布政司达刑部定拟;杂犯的,准工赎罪;真犯的奏闻,遣官审决。其七,凡诸司狱讼,当详审轻重,按律处遣,勿得淹禁。其八,民间词讼,务自下而上,不许越诉。以上八事,颁布天下,永为遵守。

洪武十七年初,改铸南郊太和钟。高四尺八寸五分,口径三尺六寸五分,纽高一尺四寸五分,重二千七百六十一斤。

而就在太和钟铸造完毕时,传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李文忠病逝了,洪武十年以后,李文忠与李善长二人受任“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但是作了不到两年,胡惟庸谋反伏诛,中书省被取消,大都督分为中左右前后五个都督府,御史台也在十三年五月被取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