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202 胡惟庸的自省

202 胡惟庸的自省(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在皇帝对胡惟庸充满戒心和防备的同时,胡惟庸怎么可能毫无所觉,一点也没有反应呢?

当丞相难,当大明的丞相更难,最近两年,朝廷建通政司,朝廷不让六部的奏章通过中书省,都是在一点点的打压丞相的权力,胡惟庸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最近一两年,做事已经是非常小心了。

在没有想通其中关键的情况下,胡惟庸绝对不会轻举妄动,最好先让汪广洋出面抵挡一下。等自己看清楚形式之后,在做决断。

因为这两年。胡惟庸已经渐渐的清醒过来一些了,也看出了皇上的一些心思。不敢再像之前那样恣意妄为了。

去年,也就是洪武十年,一次偶然的谈话中,皇上在朝廷之上说道:“凡是清明的朝廷,都是上下相通,耳目相连;凡是昏暗的朝廷,都是上下隔绝,聪明内蔽。国家能否大治,其实和这点有很大的关系。我经常担心下情不能上达。因此不能知道治政的得失,所以要广开言路,以求直言。”

像是绝大多数大臣的心思一样,胡惟庸对于皇上任用外戚甚至分封藩王这些做法,怀着很大的不满。这一点先不论胡惟庸本人是忠是jiān,是贪是清。他都是这样想的。

曾经在一段时间之内,他对于皇上分封诸王也曾经表示过反对。但是总能让皇上找到合适的交换条件,来让他妥协。对于庞煌,初露头角时,胡惟庸也曾经想过拉拢这个人,并和李善长商议过,怎么给当初那个小小的怀柔知县一些好处,但是当他们发现庞煌可能被发展成检校时,就望而退却了。

身为正统的官员,对于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职业,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厌恶,所以当时胡惟庸就终止了自己拉拢庞煌的想法。

但是随着ri后事态的发展,看着庞煌好像竹子般的升迁速度,胡惟庸也愈加对其感到忌惮起来,怀柔县丞、怀柔县令、北平知府到驸马都尉,一方的钦差巡抚,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啊。

要不是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而且又是大明王朝第一位驸马的光环,胡惟庸就几乎快要忍不住想要对其出手了。

听到这话的胡惟庸还以为这只是每个开国皇帝的老生常谈而已,他并不在意,反正再怎么上下相通,广开言路,所有的表章奏疏中书省都是有权先过目的。

然而过了不到一个月,一个大棒突然打到他的头上,通政使司正式宣告成立。这是皇上新创立的一个部门。所谓通政,乃是皇上将政务比作水,认为水需要流通才好,所以起名为通政使司。

这个通政使司最重要的职能是“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汇而进之。”——所有的奏章必须先经过这个通政使司收纳整理。再转交相关职能部门。

明承元制,所有奏章都先进中书省。一般的小事就由中书省直接处理了,丞相给出意见后发往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以及大都督府和御史台等各相关职能部门。若是大事,再呈给皇帝裁决。

这明明就是皇上故意栽培的结果,就像是自己当初被栽培的时候一样,从基层上一步一步的往上面走来,谁也阻挡不住。

胡惟庸曾经有一个错觉,这个庞煌甚至就是皇上有意提拔上来对付自己的,也有心腹亲信说,驸马都尉这个身份制约着庞煌的发展,但是胡惟庸心里却是知道,这一切都不算是什么,皇上只要愿意,有上千种办法,让庞煌步入朝堂。

因为他们所侍候的这个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都没有看见吗?华夏几千年上下,自从汉朝以来,谁敢对孔子有所微词,就连蒙元鞑子,不也乖乖的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尊崇有加吗?

但是皇上呢,却可以限制孔子的祭祀,可以想起把孟子请出孔庙不受祭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皇帝得天下,读书人治天下,而孔子又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在用读书人治理天下的同时,却又打了他们的老师一个耳光,这绝对不是常人能办到的事情。

再说说关于科举,从隋朝延续至今的科举制度,到了皇上这里,说停就停,丝毫不顾及千万读书人的怨怼,为什么,还不是怕自己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到时候不好收拾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