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他从末世来 > 第一一九三节 屋檐

第一一九三节 屋檐(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背后还有同样巍峨的雪山,两种洁白交相辉映登至山顶,已近黄昏,俯瞰山脚的小镇,基本都是温泉旅馆。亚历山大时代这里就已经是疗养胜地,连克里奥佩特拉也光顾过这里,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池子现在仍然迎接着八方游客。

没有被泉水滋润的地方显得枯槁而冰冷;夕阳下灰色的坑洼犹如干涸的水迹般触目惊心。顺便放一张夜景,pamukkale居然是通宵开放的。昏暗的天光下石阶显得些许峥嵘。失去了白天人工放水的滋润,走上去更觉得冰凉与硌脚。

如果说白天还只是咬牙切齿的地步,晚上则一定得龇牙咧嘴了。挣扎着走回山下,不禁感慨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亲身经历后却不一定那么美好啊。pamukkale虽是世界遗产,却意外地不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大概山上的hierapolis古城有很多功劳吧。

这座希腊时期的古城以赫拉命名,本来没列入计划,现在因为不得已在pamukkale过夜,反而有了闲暇去一探尊容,意外之喜。不过还是觉得,若能在白天寻访,一定更加雄伟吧。顺便一段插曲,之前看徒弟游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野狗们是怎么把他吓到内伤。

也算有心理准备。结果真正轮到自己看着四五条野狗冲上来把你团团围住,或是不紧不慢地跟在你身后两三米的地方随你一起走走停停,更有难以计数的后援队们藏在看不见的黑暗中冲你狂吠,还是心里一阵一阵发毛。(未完待续。)

最后的一张,fethiye历史的见证,罗马剧场,呵呵。没有怎么开发,整座剧场被绿草淹没,倒也显得别具特色。尽管在fethiye的时间很有限。云落还是不遗余力地向一切想去土耳其的人推荐之。如此温馨的城市,如此纯净的大海,在此呆上一周怕是也不会腻吧。

本以为不用怎么做功课,交通等一定都会很方便。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之前看好的一趟7点半出发的车居然冬天没有了,最晚一班车4点就得出发,于是临时手忙脚乱更改计划,在pamukkale住了半宿,第二天赶凌晨4点的大巴去ephesus。辛苦是辛苦了许多。

不过赢得了在pamukkale的一个夜晚,也算意外收获吧。pamukkale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为棉花堡,顾名思义是如棉花一般白的一座大山。从山顶奔涌而下的温泉千百年来沉积出一片雪白。黄石的thspr吧云落没去过)原理类似。

不过规模小得多;黄龙也有类似的钙化池,不过是彩色的,与这里的纯白比起各有妙处。pamukkale更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山上的温泉常年保持在36度,正是适宜人涉足的温度,相比起th的近80度和黄龙的刺骨雪水,来得太过温柔。

于是游客们可以赤足沿着钙华池上山,别有一番趣味。现在据说温泉流量有所下降。白天得靠人工放水来维持水量,到了晚上就只剩涓涓细流,颇为凄凉。长期的水量不足让有些区域无法浸没在水中,日久天长便黯然化为不那么纯洁的棕黄或墨绿色。

...

更是让人扼腕。不过总的说来,能漫步在这一片碧波白岩之中,还是很令人兴奋的乐趣。其实用棉花这个词来描述pamukkale,总觉得有点谢子朗用撒盐来形容下雪的感觉,颇煞风景。要云落的感觉,这里更象是一大团凝固的云。

不知道各位坐飞机时有没有留意穿过云层的那些瞬间,看上去毫无规则长得各种随意的云凑近一看其实都有着精妙的规则和细节。整体虽起伏不断却井然有序(云落是不是该说边界条件满足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xd)。

pamukkale也是类似的感觉,远远看去只是一团白。走到近处才能看清参差的石阶再走到面前发现每一处纹理都细腻得有如文艺复兴时期大理石上雕出的一丝不苟的褶皱虽然看上去可以用云或雪或棉花来形容之,但石头毕竟是石头。

如此密布的纹路似乎一把把石刀,在被水流掩盖而看不清的地方更或有棱角分明的碎石渣。踩上去足以让人咬牙切齿一番,可谓是温而不柔。从山下一路攀上,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水池怎么也不觉得真能是天然所成。

蔚蓝的温泉与雪白的岩体相得益彰,颇有温暖祥和的生气。这样的池子连成一片,从山顶一直延续下来,从高处望下去蔚为壮观(淡季的好处是能抓到一个人都没有的场景。不过据说夏天很多比基尼美女可以养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