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龙戏唐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新官上任不放火(二)

第三百四十五章 新官上任不放火(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状子不长,也就两张纸而已,文笔么,倒也勉强算是通顺,除了些套话之外,所载也就只有一事——太原所辖之清源县张、刘两庄争水源,以致起了械斗,死伤数人,官司打到了县中,县令陶荣判定张家胜出,严令刘家赔偿张家损失,并在水渠使用权上作出退让,刘家不服,将官司打到了州中,刺史高志敏过堂两次后,还是维持原判,刘家不服,这就又跑来大都督府告状了,外头那个跪着喊冤不止的便是刘家之人。

呵,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这未免太巧了些罢!

案子本身并不算大,可毕竟是涉及到了命案,若是陈子明有心要插手地方的话,拿这么个案子下手,在赢得民心之余,顺势还能将并州的官场好生敲打上一番,不说能彻底掌控并州,至少也能确立一下大都督府的官威,怎么看,似乎都是好事一桩,然则问题也就来了——他陈子明到任太原城不过就六天而已,太原城的官场中人都不曾接见几个,至于下头那些县城的官员更是连大都督府的门都进不了,民间或许有些传闻,却显然不致于立马便在县城一级传扬开去,那个自称刘胜的刘家庄汉子又是从何得知他陈子明已就任并州大都督的?若说是有人在背后指点的话,那这指点之人又究竟有甚用心来着?

有问题,绝对有问题!

陈子明只略略一想,便已断定这桩突如其来的案子有蹊跷,没旁的,若是抓住这么个案子审将下去,固然有可能在立威的同时,捋顺并州官场,然则真要是这么做了去,还在京中的太宗怕就要稳不住了,接下来么,也就该轮到他陈子明倒大霉了的,道理很简单,太原乃是大唐龙兴之地,又岂能容得他陈子明一统并州官场的,可想而见,只要陈子明敢动手,长孙无忌那头必然有着无穷的后手,稍一腾挪,便可轻轻松松地将他陈子明打翻在地,很显然,这么个案子断然不能接!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是五天过去了,大都督府就只下了一份公文,指示所属各州刺史不必前来觐见,言称大都督过段时日,自会安排去各州巡视云云,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指示,新鲜出炉的大都督陈子明愣是五天不曾走出大都督府一步,更不曾接受并州诸般人等的邀请与求见,谁也不清楚陈子明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来着。

啥药?其实真没啥,陈子明仅仅只不过是想安稳罢了——就在陈子明抵达并州的次日,“新欣商号”太原分号便已派人送来了紧急密信,黄门侍郎刘洎一举越过于志宁、张玄素两位散骑常侍,成了新任之门下省侍中,再算上中书省也已是由李泰的支持者岑文本在管着,李泰回京的瓶颈已被打通,长孙无忌那头随时都有可能再次找理由提议让李泰归京,在这等敏感时分,作为李恪背后最大的靠山,陈子明只能也必须稳住阵脚,只要他本人不出事,那便可遥遥镇住京中之局势,所谓宜静不宜动,便是这么个道理。

“冤枉啊,冤枉啊,小人要伸冤啊,求青天大老爷给小人做主啊……”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陈子明抵达太原的第六天,一大早地,便有一名中年汉子手捧着张状子,扑倒在大都督府的门前,哭天抢地地喊着冤,旋即便有一大拨围观者从各处涌了来,人越聚越多,很快便将原本算是冷清的大都督府门口围得个水泄不通,轮值在门口的衙役见势不妙,自是不敢稍有耽搁,接过了状子,便往后院狂奔了去。

“报,禀大人,府门外有人喊冤,现有状子一份在此,请大人明示。”

“陈重!”

案子是不能接,可也不能坐视不理,若不然,谣传一起,后果不堪设想,一念及此,陈子明也就没再多加迁延,不动声色地便断喝了一嗓子。

“属下在!”

书房中,陈子明正自手持着本闲书,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冷不丁见一名衙役急匆匆地行了进来,急吼吼地便禀报了一句道。

“递上来。”

一听有人前来鸣冤,陈子明的眉头当即便是一挑,不过么,倒也没甚旁的反应,仅仅只是语调淡然地吩咐道。

“诺!”

听得陈子明有令,前来禀报的衙役自是不敢稍有耽搁,赶忙恭谨地应了一声,便将手中的状子递交到了陈子明身前的文案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