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六零姑奶奶是要造飞机的 > 第 105 章 笔记

第 105 章 笔记(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根据手上的这些东西,大家开始着手设计初步的研发方案。

两个项目同时推进,研究所又忙起来。

张国光忍不住庆幸,“还好当初巴浦林诺夫教授带我们去喀山飞机厂学习时两国关系还不错,不然那些理论课怎么可能会那么不设防的教给我们,还让我们做笔记。”

“还要庆幸我们回来的早。”廖杉补充道,“听崔胜平说,比我们晚一届的留学生回国时就有苏联警察上火车查他们的行李,一搜到笔记就会没收。”

张国光更加庆幸了,他暗自想着,他就说他这人是带点幸运属性的吧。

四人回去翻找当时的笔记本。

感恩巴浦林诺夫教授,感恩喀山飞机厂友善的工程师们,图-16的图纸、技术要点、结构力学、气动原理都在当时的理论课上讲到过,还有《图-16飞机的静力试验考察报告》、《图-16飞机强度计算原始数据总结报告》……

还是庆功会后,各方领导在王川泽一遍遍讲解下对飞机组的几l人有了些印象,回去一翻他们的资料,意外发现其中几l人居然有在喀山飞机厂学习工作的经历,要知道这个飞机厂主要承担的就是图-16的生产,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轰炸机研发项目当初被无奈搁置的原因除了人手短缺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仿制的图-16飞机资料严重不全,苏方只提供了部分飞机散装件,两国关系便恶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冯研农、何为、赵伟外,其他人全部划进了轰炸机研发项目中,因为确实这个项目更需要他们。

“轰炸机研发项目的统筹依旧由我担任,廖杉、郑子昂、张国光为技术副工,参与的人员还有崔胜平、刘浩耀……”王川泽有条不紊的说着工作安排,“设计楼也需要重新安排,军械组纳入飞机组,二楼为轰炸机项目组办公地,三楼改为教练机项目组,四楼则还是材料组同志们工作和实验的地方。”

王川泽最后强调一句,“虽然大家仍在一栋楼里工作,但也要遵守保密规定。不同的项目组之间不能互通信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绝对保密的。”

后来深入厂房打杂,王川泽和郑子昂给机头打过铆钉、装过侧窗;张国光焊接过飞机尾梁;廖杉则是分配去的弹射座椅车间……

再加上临近毕业时,廖杉和王川泽为了完善毕业论

文,又去了一趟喀山飞机厂,专门又研究了发动机和飞机操纵系统……

四人的笔记凑了凑,居然能凑出不少资料。

郑子昂松了口气,“我们的笔记加上那些飞机散件,缺的我们再想办法补上,还好,还不算是特别艰难。”

安排好后,众人很快行动起来,挪桌子的、换工位的……

廖杉又回到一楼的试验车间,看着那些飞机散件,“所以我们的研发工作的基础,就只有这些零件?”

教练机的研发好歹有“精卫”打底,是在其基础上改型;他们轰炸机这个项目,不会就只有这些飞机散件吧?

郑子昂也是难以置信,“资料呢?”

王川泽回答,“就是我们之前在喀山飞机厂做的笔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