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八百零十一章 启新

第八百零十一章 启新(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北向南狭长分布的辽西五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后方和战略缓冲。北面和西面都是重山阻隔山外草原,而东面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罗藩,

因此,只要守好南端与平卢道的营州邻接的小清河防线,以及东北一隅的屏州与遂州之间的关要,就可以关起门来安枕无忧的玩种田暴兵了。

当地既耕且牧,果木山林皆宜,更有将近二十万编管下的户口,日后这个数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当中;

因此,无论是潜在的兵员基数,还是粮食和农副业上的产出,除了基本维持的驻军之外,都可以很轻松的再提供半个军,到七八个正编营头的日常所费。

当然,装备能够跟得上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至于代管的半岛三州,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添头,虽然也有若干人口,但是短期内只能做有限的变动和调整,也不能算在正常的动员计划和体制内。

还有半岛沿海横跨渤海与黄海之间,极为丰富的渔获;以及在6地上探明的数处浅层矿藏;大片山林中动辄数十年生、上百年生,造船所需的充足大料和板材;都有待更多的投入去开和应用起来。

只可惜往昔的罗藩历代当主,重心都在与西面薛氏的相爱相杀上,在这些方面也只是浅尝即止开个头而已,就无暇更多投入和长久坚持下去了。

而半岛三州的具体情况也是具体处理,像是控制最早最南端的积利州,因为人少地狭而基本已经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人员更替,形同淮东直接治理的地区;

而复州境内则是,来自驻屯开拓点和当地居民的村邑、市镇,比较紧密的混杂在一起,而以有偿劳役的交流方式,形成某种初步共生共存的局面。

建安州的局面则要更加复杂一些。其中既有保留了原本世臣有限自治权的小片封地;也有通过留任代官来沿袭旧有管理体制的“前直领”地区;乃至淮东为了开当地资源,所设立的山地牧场、种植园、伐木场、矿山地、渔业码头等的新筹备当中据点。

当然了,如今的淮东在官面上的管辖,还是青、沂、潍、淄、密、海六个州,至于北方黄河边上的济、齐、滨三州,南边临淮水的泗、宿两州;东边半岛上的胶、登、莱三州,还有西面主要用来备敌的郓、徐、兖三州;

除了军事上的兵马使、团练使和都监官外,都是不存在州一级行政建制的。而是以二三十个县一级权代官的名义,归属在六州镇抚使的名下,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职能的。

然后通过内部的协调将其中一些具体上的管辖,再间接的分配给相应的观察使、转运使、布政使,乃至监察里行等相应的衙门。这样就等于是变相的规避了来自国朝内部,在淮东地方人事任免权上,过多介入和干预的机会。

淮东制置使和六州镇抚使,能够自行任免代行职事,而事后报备的权宜之便,正好就卡在县下这一级。

另一个方面,则是有两个突状况,需要我这个层面来处理善后。

从表面上,淮东的政权机构,暂时只掌握了军事上的存在和要点控制,已经大部分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活动,同时在一些主要城邑,受理和行驶司法方面的审判权而已。

无论我在底下怎么改天换地或是潜移默化的改造,但至少表面上还要维持一个基本保持原来现状的姿态。

这样,当北面的安东诸侯们相互争斗,战乱不休的时候,在淮东军事保护下相对平静而安宁的半岛上,就可以很容易吸引到北面,大批流离失所无所生计的民众来投奔。

这时候,来自海对面的淮东,关于新一轮夏季动员背景下的人口统计,也出来送到了我的手中了。

不知不觉之间,如今淮东直接治下的人口,就已经悄然突破了百万之数;其中除了收容安置了大量新罗藩流民的全罗道南部以外,还有就是新纳入淮东管控治下的辽西五州,所6续搜括出来的编管人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