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非洲创业实录 > 第51章 坦噶港

第51章 坦噶港(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坦噶港修建同时恩斯特筹建了殖民地第一座工厂,剑麻加工厂。

恩斯特特地从法国进口了一批剥麻机,运到东非组装。

作为当前东非殖民地的优势商品,剑麻的利润十分可观,为了进一步提高剑麻的价值,将出口剑麻原材料改为出口成品和半成品。

剑麻加工厂将东非殖民地种植的剑麻,进行挑选和整理,送入机器中先完成碾压,滤渣,清洗,烘干等工序,最后由工人排麻,理麻,并条,然后是纺纱,织布等工序。

成品是麻绳和帆布,以及初级加工的纤维半成品。

但这都只是杯水车薪,阿拉伯人对奴隶的需求毕竟有限,而且自从东非殖民地开拓以来,深入内陆的东非殖民地把大量土著人口打包送给桑给巴尔苏丹国,造成市场饱和。

直到现在奴隶价格都维持在低位,曾经暴利的行业都玩起了薄利多销的套路。

既然阿拉伯商人无法消化,那只能东非殖民地自己想办法把这些土著弄走。

因为船只比较紧张的缘故,大多船只都只能用来安排移民,暂时无力将这些土著打包送到海外。

所以东非殖民地只能暂时对一些土著部落进行驱赶,即使这样,东非殖民地手中还是积攒了数量庞大的土著劳动力。

剑麻属于粗纤维,所以不适合作为纺织面料。

但是剑麻质地缜密,韧性强,耐盐碱,不容易被海水腐蚀,在化学纤维诞生之前,是做船缆绳的最好材料。

既然如此,东非殖民地只能用他们来搞一些大工程了,除了开垦农田,修建公路,挖通水渠外。

今年最大的工程就是建设坦噶港,同时还有港口通往上滨海区曼达镇的道路都使用了大量的土著。

在广泛使用土著俘虏后,坦噶港初见规模,码头和仓库都已经建好,同时在港口建起了座十七米高的灯塔。

作为未来东非殖民地进出口的关键港口,恩斯特从奥匈帝国进口了一批火炮,从的里雅斯特装船,绕过直布罗陀海峡和漫长的非洲海岸线,在达累斯萨拉姆港上岸。

在人拉马拽后送到了坦噶,现在用这些火炮在港区南北架起防御炮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