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662 心事(二)

662 心事(二)(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做到了设想的一切,那也应该如设想中那样,大明应该十分富庶,国库充足,粮食满地了。事实中也是如此,大明逐渐繁荣起来,但是朱标却发现了一个无可争辩的结果。

大明现在私产遍地,朱标裁撤了部分逾制之罪,让有钱人可以尽量的兴建高楼、园林。在苏杭、扬州等很多地方,出现的一些园林竟然比紫禁城内还要奢侈,而这一切都让来自于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觉得不可思议。

但朱标还是感觉到不利,特别是他几次的微服私访,却发现,大明境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百姓依旧是仅仅温饱,家里还是没有余粮,虽然比之蒙元时期的生活好了很多,但是距离朱标的希望还差的很远。

而国库自然是十分充足,朱标当初守财奴似得强制发行大明宝钞,在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金银,随着时日的渐长,大明上下也习惯了宝钞的使用,对于金银只是作为制作饰物、器皿的原料,和玻璃基本上同等看待。

本来在另一个时空中已经习惯了纸钞的朱标,此时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但是发展经济远远不是改变民众使用习惯就能做到最好。

在自己亲自统帅的总督军镇制度,牢牢的控制住所有的武装力量。在大明境内基本上没有超过一千人的非皇权武装建制存在,就连是最受信任的藩王朱有炖等人,王府护卫武装也不过是八百人左右。

这样避免了藩王坐大,但是这样做,无疑削弱了藩王们的震慑力,为了弥补这一点,朱标规定了各地军镇要维护藩王们的利益,只要是不违反大明律,其余的事情都以皇室成员为优先。

即便是这样。藩王们依旧要仰仗军镇中人的鼻息做事。也幸亏朱标当初制定军镇制度时,规定了总督的任期为五年,不得连任两届。如此以来。地方上最熟悉情况的仍然是藩王,保留了一些颜面。

军镇总督卸任后不得在朝中任职,最多再大明参谋部或者军事学院中顾问。藩王超过四十岁之后要回到京师皇事院中议事。这样以来,造就了大批被迫告老的官员和藩王。而朱标还刻意的促成致仕总督和归京藩王的联姻。这样以来,可以消化掉许多致仕总督,让其以皇亲的身份进入皇事院议事。

朱标的心里。是在打造有大明特色的议会。将皇事院打造成另一个时空的议会形式,让其间接参与政治。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二十年来,有很多总督和地方布政使被这样的拉进皇事院中。

朱标此时才感觉到,自己满库的金银,并没有起到使国家富强的作用,而是宝钞提举司多年上奏的折子引起了他的注意,朱标才发觉到,虽然宝钞不断的印制,但依旧满足不了现在民间的需求。

印制宝钞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但是通过微服私访,依旧没有看到百姓生活的完全改善。

二十多年来印制的宝钞到那里去了,还不是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两极分化的严重,开始,朱标还沾沾自喜,可是通过频频召见户部尚书陈瑄,朱标才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所认为的繁华大明竟然存在着许多隐患。

国库的那些金银不能流通,只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已。(未完待续)

而朱标也密切的观察着皇事院的一举一动,到了景泰二十六年,情势已经十分明朗了,大明在皇帝集权的情况下,内阁、皇事院和司法部三足鼎立的状态已经形成。

在这么多年中,他不断的调整皇事院和内阁中的各派系人员的比例,此时皇事院成员已经超过了二百人,而内阁也根据需要扩充至十七人。一切都在按照朱标心中想象中那样发展。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问题,这个他最感到头痛的问题。

在朱标的设想中,随着种子的改良,亩产的增高,农民的生活平稳,而赋税也会随之而增加。

在朱标的设想中,随着自己的鼓励商贾,发展海上贸易,大明有了平稳的经商环境,相对又给了部分商贾步入官场的机会,那么商业税赋也会随之而增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