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536 维护皇室

536 维护皇室(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庞煌略一思考。边奏道:“恕微臣斗胆直言,我朝自高祖皇帝开国以来,严惩贪佞不法之徒,法纪严明,为甚贪佞不法之徒。杀不尽,惩不惧?”

“盖因天下虽千万人有千万种想法,但唯一相同的一条,就是众人皆有贪欲,一曰贪财、二曰贪名,世间万象,莫不涵盖其中。而微臣也不例外。”

“所以,臣以为,无论湘王之事孰真孰假,此时也不急于追究,急切之事,就是禁绝相互攀诬之风。微臣担心,湘王之事陛下若要追究,恐怕地方官员举奏藩王之弊的愈多,反而使皇上陷入两难,到时更难抉择。所以荆州知府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朱标正是这般想法,此刻庞煌再说出来,正合自己的心意,当即点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那就按照如此作罢!!”

庞煌听到皇上说的如此轻巧,胸口不由一窒,心道,恐怕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不过是借我之口说出来而已,从此,对皇帝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分。但是话已经说道尽头,再往燕王身上绕,显然是不可能了,也不禁佩服这个年轻皇帝的说话风格,好像记得是从初见时,自己说话从来都没有占据过主动,仿佛永远要围绕着其而谈论。

对于高巍的推恩削藩,其实朱标最为赞同,但是觉得好是好,又几乎没什么缺点,但不适合现在大明的局势,真正实施起来要有较长一段时间,朱标自己是当时皇家年龄最长的孙子之一,才二十一岁,其他藩王的儿子都在十几岁的年纪,有很多还是蒙童,一旦“推恩令”下达,藩王们完全可以以儿子年龄小作为借口进行拖延。

而朱标已经有些不敢等下去了,因为他以为满朝上下应该都是一片削藩的呼声,但是却以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行人司右司副杨砥和御史韩郁等人为主,面对着朝堂之上愈演愈烈的削藩之议,开始不忌讳犯众怒的后果,开始了坚决的反对。

董伦是朱标的侍读。性格直率,所论世事切诊时弊,朱元璋在世时多次赞扬他,后来将他晋升为东宫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

已经七十五岁的董伦,从经历来看,他与大明开国文臣宋濂同列,又是东宫老人,按照道理,应该维护新皇的利益为主,而且朱标也能看出其个性敦厚率直的人,资历老,威望高,但应该不会受到蛊惑,是不是其中看出什么玄机才这样说呢?他不敢保证。

而另外行人司右司副杨砥也奏之曰:“帝尧之德始于亲九族。今宜惇睦诸藩,无字剪枝叶。”御史韩郁更是弹劾主张削藩之人,说是离间皇室至亲骨肉之举,其用心就有些可疑了。

这次显然也是如此,庞煌迷茫中,还是没有能揣测出皇上对于燕王的态度,倒是把自己的老底也揭开了,心里暗叹一声,刚要告退。就听见朱标说道:

“回去后,拟个名单,将那些永嘉、永康之地的士子报将上来,朕想选择其中同侍经筵,也好让朕领略杨爱卿推崇之学说。”

庞煌心里一震,知道皇帝已经默许自己的行为,就要看今后永嘉、永康之地士子的表现了,心里喜忧参半,叩拜而出,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景泰元年的二月,迷茫沉寂了很久的高丽,终于像睡醒了一般回过神来,去年岁末辗转回国的李居易、姚仲二人,拿着由权知高丽国事李旦亲手拟写的奏疏,赶回大明京师,说是奉权知高丽国事之命,贺景泰年号初立,并接世子李芳果会高丽继承大统。

不过,透过这个现象朱标可以看到,削藩之议不解决,恐怕自己的朝臣们很难把精力投往自己的职司,甚至削藩之议会逐渐的演变成党争,那时,就算是朱棣真的幡然醒悟,或者是天下太平。所留下的隐患也不会小了。

回顾自己后世中明朝的动荡时局。不是在文人和武臣、宦官之间的相互内讧中逐渐衰落的吗?

难道那个杯具的景泰帝走的也是这样一个不归路。就算是逃得过朱棣的篡位,能逃得过朝堂之上的内斗吗?朱标现在最急需的不是削藩,而是想办法稳定朝堂之上愈演愈烈的争执。如果不那样,所将要进行的削藩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外界威胁。也就是是藩王有可能的军事武力反叛,而且深受朝廷上下对削藩问题不同态度的巨大压力,外患与内忧,交相袭来,使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也会使刚刚接受的天下,面临着前所未知的政治风浪与政治考验,这才是朱标所担心的,为何就那么轻易就放过庞煌的原因之一。

也算是想扶植一只力量吧,朱标这样想着,在那里静静等待着庞煌对于荆州知府举奏湘王的事情做出回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