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475 福州事件

475 福州事件(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晋王朱棡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他纵然是对于父皇的所作所为有些不满,可还是需要未雨绸缪一些事情。

算是自己弟弟朱栋,正是坚决支持太子一系的领军人物,凭借占据台湾海峡的便利,控制着东亚和东南亚的商业往来,对于依靠海上贸易的江南商会,造成了不小的心里压力,端的不能小看,而这次密信着重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嘱咐晋王朱棡,一定要把朱栋这个绊脚石踢开。

由于京师没有迁移至北平,所以大明的首都依然是南京,在这个江南古都的带领下,长江以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在那个时空,便利的水路,还有稍加耕作便能获得丰收的鱼米之乡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明以超越前宋的速度把江南变成了富庶无比的国度。

就犹如有人说过的一样,如果太子今后坐稳了帝位之后,按照守成之君的作风保持大明的发展,那样的话,按照常理推算,至少江南在两百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动乱发生。

因为朱元璋提倡的是在海外以商业扩张,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大明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依旧距离人口饱和还远着呢,原因有几个,第一,大明扩张的速度过快,在二十年来,南海、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已经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朱元璋由于当年郭英意外战死之事,所以对郭英的儿子大加封赏。而朱栋因为是郭英的女婿的缘故,待遇也十分优厚。将其的藩属改为澎湖一道。把握着台湾海峡的咽喉之地。正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养成了朱栋目空一切的习惯。

而晋王朱棡这次召集宗室商议朝廷策略。也不一定是真正想听到什么有建树的话,而是趁机打探一下诸王的心思,以便于下一步的利益分配。

他管理着基本上整个江南的商会系统,朝廷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人心稳定的问题,比如说这次将兵部撤出六部序列,转而增加商部的问题,从表面上说明了朝廷对于商业贸易的继续支持,但是商人们却想的更多。

他们会想,朝廷成立商部。是不是要加大对于商业的控制,在君主时代的大明,在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系列的话,让商人们心惊胆战,他们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他们家中的财富,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旧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大明的。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属于朝廷的。

朝廷不收回,那是藏富于民。朝廷要是想要,只需要一句话。天下的官吏就会把他们层层剥干,这也正是他们所担心。

以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易,现在成了大明藩属之间的交易,每封一个藩王,都要配备相应的人手,比如说官员、人口、工匠,以便于发展那个地方的经济。这样别看每个藩王配不了多少人,但是他们的亲属、子弟、仆从等等,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且中国人讲究做熟不做生,讲究的是后面有人好办事。虽然儒家一直教育大家说是“父母在、不远游”。但要真的论起来,又会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要往自己的本家里面去钻。这样一来,那么每一个藩王、每一个官员外出就任,就会带走相对的一批人口。

而且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前期,东南亚诸国基本上还是处于酋长部落联盟的阶段,那里的钱好赚,所以国内的工厂、作坊等等一直都缺乏人手。大明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很多矛盾都显现不出来。

官员贪墨是最明显的,可是至少在江南沿海诸地,很多人都没有拿这个问题当回事,包括大明的皇族宗室在内,更是拿这些财富当做了自己家里的私房钱,每个就藩于江南海外的藩王都是富甲一方,朱栋是其中最大的后台。(未完待续。。)

杨杰、黄磊之所以能得到江南商会的鼎力支持。以雄厚的财力源源不断的支撑着晋王朱棡的威望,那就是他们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个不遗余力发展商业的君主。能有一个自己的利益代表。

如果萧规曹随,依旧由太子登基的话,那么复古学派的重农轻商政策将会是他们的利益得不到进一步的保证。晋王朱棡从各种情报部门得知,有不少商会已经悄然而动。

而正是在这个关口,支持自己两个哥哥的人马,正在随着这股汹汹暗流做着手脚,在商人彷徨时,许诺给其一些家族利益进行拉拢,而一直相对平静的江南商会,也出现了一丝丝裂缝,这正是杨杰所担心,在给晋王朱棡的书信中着重提到的问题。

三皇子一系在江南,也是在商业贸易上。一向凭借其强横的财力让太子和二皇子两个派系垂涎三尺。可以不夸张的说,就算是东宫加上西北的财力,估计也比不上江南财力的一半。就是靠着这么雄厚的财力,才在朝野之间为晋王朱棡买下了人望。

如果一旦出现裂缝,那么对于江南三皇子一系的打击是巨大的,也是致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