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447 年老有私心

447 年老有私心(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现在主要的矛盾就是,官员的依赖问题,也就是主动性不强的官僚作风。

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是分不开的,官吏们太依赖于朝廷的诏令,而且皇权至上的情况下,害怕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就索性不去主动做。

所谓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二十余年来自己的强势,加上军事上的屡次胜利,大明疆土的拓展,军事威胁下的四夷来朝等等,都让官吏们有些举步不前。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事情就不可收拾了,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方孝孺他们已经开始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去拥护自己的代言人,那么自己在位一天,可能情况就会保持一天,一旦自己死了,所有的矛盾就要爆发出来了。

要改变这个现状,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让朝廷之中有竞争的出现,这不由让朱元璋想起了在洪武初期出现淮西派系和浙西派系之间的争斗来。

认真的却考虑了自己的统治,再阅览史书去看历朝各代的君王统治,就税收之说。基本上都是处于君王的想当然而为之。也就是税收的多少随着君王的喜好以及情势的变幻而定,很少有科学依据。比如说税收要定多少、南北差异该如何、减免税赋的情况该怎么判断等等很多事情,涉及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

而现在大明不缺乏读书人,缺乏的正是这种种学科的人才,就连朱元璋做皇帝久了,也不可避免的犯了类似错误。那就是凭着自己的想当然去做事,当然会漏洞百出了。

教训是惨痛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的,朱元璋现在才清楚的认识到做人和做皇帝的真正区别。

他可以打下这个江山,但是做好皇帝还有一段距离。之前他沾沾之喜所自以为是的仁君之说,现在成了讽刺自己的绝好借口。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事情怎么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朱元璋很想搞明白这件事情。就锦衣卫、或者给事中们等处反馈过来的情报而言,现在大明的官吏阶层腐化并不是很严重,甚至比洪武初期朱元璋的滥杀之下时的吏治还好一些。

只有那种情况出现,各派系才会围着老百姓的利益为主,而不是围着自己这个皇帝为主。才会让所有人的积极性,不分派系,不分你我的爆发出来,达到一个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否则,就算是自己在少活几年,努力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自己的子孙们当了皇帝呢?他们从那里来自己这多出的几百年历史知识。恐怕所改变的这一切都要随着自己进入棺材,而国家经过某种因素依旧会恢复原来的模样。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次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迟疑了,自己好不容易消灭的所谓派系党争,自己难道还要再亲手扶植起来吗?

真的非要这样做吗?朱元璋摇摇头。不知不觉的,在朱元璋改变这大明的同时,大明也在改变着他,几十年的皇权生涯,让朱元璋也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

朱元璋也是有私心的,建立大明几十年的时间,他已经习惯了皇帝这个身份,更是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将大明看做是自己朱家自己的江山,在他潜意识中一直有着一种想法,那就是:大明是朕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也应该永远属于朕的子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官员们贪污的情况不是太严重,这些是因为永嘉学派系官员的加入其中造成的,永嘉学派之中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于殷实之家,不缺少钱财。缺少的是名望,所以他们很少贪污,甚至不惜倒贴来完成自己的政绩。

在他们的衬托之下,复古学派一系的官员相对也老实很多。

现在官员中,官商合作,也就是官商勾结者居多,不过这种勾结也就是为了达成一个商业上的共赢,不排除看不上小钱的缘故,所以不太明显。

欺压百姓也算不上,包括商贾在内。也不过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敛财,真正为富不仁者在大明不多见,至少从各地方的刑事、民事案件呈报上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实行的汉族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的国策起到了部分作用。

在大明境内,汉族人的地位陡然高了很多。欺压百姓的代价是很大的,特别是汉族百姓,大部分的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就算是以前的穷苦人家,也可以上辽东、东亚诸岛以及安南等地,以十分便宜的价格购买土地自己耕种,现在大明境内的地主们,为了使自己的土地不荒芜后被官府收回,对于佃户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了弥补人手上的不足,还会去购买或者雇佣异族人来耕作,阶级矛盾也得到了部分缓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