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427 悄悄发展的太子

427 悄悄发展的太子(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武力镇压下,安南再次平定,为了保证对安南的持续统治,朱元璋诏命楚王朱桢的长子朱孟烷为安南王,非世袭罔替。

然后在交趾设都司,由盛庸为都司指挥使,归属两广都司属下管理,吴高受命返回京师论功后往云南都司就职为总督,盛庸主持交趾只要军事权力,主要是在那里建设水师以及港口事宜,同年科举中第之南榜举人永嘉、永康学派的人数较多,所以选拔出一些往交趾就任官吏,主要开发沿海各港口的作用,为今后大规模的出海做准备。

安定了这一切后,朱元璋才算是安稳下来,经理近十五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这个局面,而庞煌的心思也渐渐稳定下来,现在仔细的回忆起来,庞煌犹如另一个时空中的愤青一般,彻底贯彻了大汉沙文主义。

在这十五年中,他尽量的引导着朱元璋,利用自己建立的情报系统,不让国内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而是将主要矛盾引到国外,趁着这个机会,利用冷兵器时代的火枪、火炮出奇制胜,大家还未适应火器的时候,一举将日本、高丽和琉球收归入大明的版图之内。

由于耗时较长,所以又严重的打击了这些国家的本土文化,利用矿山和商贾经营权吸引人移民补充大汉子民的普及范围。

吃了这股大亏,朱元璋趁机问罪沐晟,感念其家族对于大明的功劳,只是免了其云南都司总督的职务,暂时命令吴高代理,盛庸遂被提拔出来,整肃沐晟的败军,又开始在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征集蛮兵,待遇优厚,全部归盛庸指挥,直接南下,和吴高会合。

早已经准备好的盛庸,这时对安南形势已成竹在胸,他并不急于前进,而是在叱览山伐木造舟。待形势稳定后,盛庸才率大军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击败安南军。

安南乱军聚集战船六百余艘,退保江东南岸。吴高反应过来,派遣广州水师的将领陈旭等以水师进攻,和盛庸两面夹击,乘风纵火,大破其众,擒其将帅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将阮景异又以战船三百艘迎战,复为明军所破。

吴高和盛庸会师后,乘大胜余威,派军长朱荣、蔡福等率步骑兵先进,自率舟师为后继,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屡败叛军,在美良山中活捉元凶简定,连同他的党羽一起送往京师,次年正月,吴高和盛庸联手又削平其它各处变乱,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镇服安南人民。

陈季扩退屯乂安,继续抵抗,吴高用锦衣卫加急快件飞檄向朝廷告捷,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朱元璋只是做了一个字的批复,那就是“战”。

更是在很长的时间内,消磨了买的里八剌的锐气,并最终和其达成协议,利用买的里八剌在辽东吸引帖木儿的大军前来联合,并尽量消耗、消化这只庞大的军队,这样的话,就可以尽量的保持汉族士卒的安全。

因为他和买的里八剌所达成的协议是,等消化帖木儿的军队后,他不用顾忌军队的补给,大明会全力支持买的里八剌西征,但凡属于帖木儿汗国和帖木儿汗国以西的疆土,无论打下来多少,都归属买的里八剌所有,前提就是买的里八剌不能称帝。

接到皇上的批复后,吴高立即布署进兵,安南人民此时对大明军队已经颇为忌惮,加上大明军队在安南驻扎的时间也长了,局势开始发生有利于大明的变化。而且大明的火炮生产工艺日趋成熟,产量也跟了上来。优先装备水师,以断绝安南叛军的退路。

盛庸留守,吴高亲自领军大破安南大将阮景异于月常江。缴获战船百余艘,生擒安南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将数人。安南叛军以战船四百余艘,分作三队,在神投海邀击明军。吴高以火炮轰炸冲,以钩牵连敌船,作殊死战,从中午鏖战至傍晚,大破敌军。乘胜进抵陈季扩的老巢乂安府,安南军民降者相继。

吴高与盛庸会师于顺州,与安南军在爱子江决战。此役,安南兵仍然以象阵为前驱。明军按照部署,以少量火炮惊扰象群,在从未听过的巨响面前,群象皆返奔,自蹂其众。

大明两广都司团长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继进。万枪齐发,安南兵大败。明军进至政平州,安南兵残部屯暹蛮、昆蒲诸栅,悬崖侧径狭窄,骑兵不得前进。安南兵遂以为明军必不敢轻进,而吴高却命令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掩至其巢,出其不意大破安南军,擒阮景异、邓容等。

陈季扩只身败走老挝,吴高命军长师佑率兵追击,连破老挝三关,终于在蒙册南磨将陈季扩活捉,与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师。至此,安南全部平定,吴高报于南京,朱元璋经过研究,以叛军所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守卫,留都司守护,此时正好是买的里八剌在辽东准备来年征伐鞑靼的前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