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416 加快步伐

416 加快步伐(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精明的皇室成员马上就明白了陛下的想法,纷纷谦和的表示尊重皇上的意见。朝会进行没有进行多久,就做出了决定。

将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三个岛屿,分别按照周制分封给三个亲王,二十子朱松、二十一子朱模、二十二子朱楹。

其中朱松领九州岛,朱模领四国岛,朱楹领本州岛。

这次分封是实实在在的分封,朝廷对于每位亲王提供护卫一千人,和护卫军五千人。其中护卫一千人归王府直属,而护卫军则是以师为单位归朝廷直接管辖,在自己的属国之内,除了进贡的物品之外,行政权力也可以自主,也就是可以自己任命地方官吏,在初就藩时,朝廷由皇室提供宝钞二十万贯,物资若干,不许从内地强行迁移居民。

也就是说,再给你自主的同时,你要肩负起责任来,用自己的力量来维持藩国之内的经济发展以及治安稳定。朱元璋这样做,虽然早有考虑,但也是无奈之举,海外的岛国虽然已经被征服,但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前去治理,单单靠吏部和军队,早晚还是把握不住,而每个藩王府中都有食客,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将其分封出去,这些人的手下自然会为了自己的主子忙活,甚至不用作为皇帝的动员。

“以北方蛮荒之地,幅员太广,难以治理,正好可以有这些蒙元部落作为屏障,那样大明才可以享尽安泰。灭之徒废钱粮,治之耗费精力。不如以柔和待之,为我大明所用……。”

大明朝堂之上出现这样的话语,其实这样的论调其实不无道理,因此朝堂之中亦有赞同之人,这些事发生在洪武年间,以当时朱元璋所胸怀大志。以初建国时的兵锋锐利,未必不能向汉武帝一样将蒙古人赶到欧洲去。

也正是朱元璋知道有这种论调,对于北方才做出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他知道,无论是自己多么强势,想打出关外,并长久的进行治理。所面临的压力就远比灭日本国要大的多。

大汉民族受到儒家的教化,号称“父母在、不远游”。西域那么大的地方,总需要派遣官吏,迁移居民吧,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基本的事情,就算是发动千军万马,攻城略地无数,但最后还要交给当地人治理,那就不算是征服,始终还会变成隐患。

等大军时间一久受到腐化。或者当地人一旦强大,依旧会发生叛变独立的事情。那样一代人的辛苦,到底能保持多久的安稳呢?总不能隔一段时间就要征伐一次,或者干脆学通古斯人的“减丁灭口”。来保持相对的均衡吧。

他此时才感觉到分封的好处,封出去,做个甩手掌柜不更好,只要把握住法律的一致,军队的忠诚,那也没有什么,但就是世袭的问题上,还是让人头疼的不得了。日本分封出去之后,朱元璋不由感到北方的步伐必须加快,否则时间拖的越长,越容易产生变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更新快∷∷纯文字∷

不能这样做,说的难听一点。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的视野注定了要去追求毫无止境的领土扩张以及财富增加而欲罢不能。

说好听一点,则是个拥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对于财政和经济寄予深切之关注。大明王朝已经拥有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造船技术、以及海外贸易路线。接着,他还要征服西北的帖木儿汗国、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等欧洲国家,支配着这片广大土地上东西贯通之陆上贸易。这么一来,不论是海上陆上,所有的交通、运输、贸易路线就全都落入大明的掌握之中,而所有之财富自然是悉数流进大汉民族所在的大明了。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至少按照现在大明的世俗看法要做下去不容易。他面对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压力,搞的好就算是成功了,他也是一个好战的、用兵无度的君王。万一失败,将会淹没在后人的吐沫之中。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很谨慎的对待开疆拓土之事,几乎在登基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筹谋了。现在随着安南的战事爆发,让他感觉到一个机会,从新布置国家局面的机会。

因为现在日本除了虾夷之外,基本上都落入了大明的手中,后龟山天皇熙成被赐名为龟山熙成,虽然被封为日本国王,已经回国述职,但是日本三岛其实还在大明军队的掌握之中,长久的这样下去并不是办法,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管理思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