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336 洪武二十三年(下)

336 洪武二十三年(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沐英又练兵西凉、进袭元柳城王,俘获柳城王及人口一千三百余。马匹三千余 。十四年正月,元平章乃儿不花入寇永平。朱元璋再命徐达及左右副将汤和、傅友德北征,同时命沐英出古北口以为应援。明军出塞。袭灰山,明军再北上,元军北遁,傅友德追击,俘获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沐英出古北口,略公主山长塞,尽获全宁四部而还 。从这以后,明军每年春出冬归,对北元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

早在元顺帝放弃大都,北退塞外时。就派驻守在太原的扩廓帖木儿率军北上,经保安反攻大都,结果明大将军徐达乘虚攻克太原,又击破扩廓回援之军。

洪武二年二月。元丞相也速率军攻通州,扎营白河,再窥大都。为明守军击溃。六月也速乘明师进攻陕西之际,再攻通州。被常遇春回师击败。明师乘机进攻开平,元顺帝再北走。明军大胜,生擒其亲王庆生、平章鼎住,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蓟北悉平。

明军挺进西北,偏将军李文忠率军行抵太原,正值元将脱列伯、孔兴奉元顺帝之命进攻大同,情势甚急。李文忠引军北上救援大同,大败元军。脱列被俘,其众万余人投降,孔兴遁走陕西,被部将所杀。这是元朝妄图恢复的最早两次企图,虽然都被明军击败,但元军所拥有的实力并未被消灭。

明军于洪武二年八月攻克庆阳,十二月扩廓帖木儿乘徐达还师,自甘肃袭击兰州 ,明军苦战,虽免于陷落,但西北已呈危急之势。同时,北方边塞要地朔州、武州、云州地区、野狐岭、大兴等仍为元军所盘踞。在这种形势下,朱元璋派明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北征:

洪武三年,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为副将军分道北征。徐达败扩廓帖木儿,擒无郯王、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所属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十五百余人,获马一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扩廓携其妻子从者数个北遁奔和林,李文忠乘元顺帝之丧,攻克应昌,俘获元宗室嫡子买的里八腊及后妃、宫人、诸王、将相等数百人,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率数十骑遁去。李文忠回师途中又俘获元国公汪文清等,降其兵民五万余人,这次北征使元朝近塞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早就掌握了一大批的所谓证据与材料,杀戮是从胡惟庸开始,却没有自胡惟庸结束,在朱元璋的名册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宣德侯金朝兴,靖宇侯叶碖,都督毛骐、李伯碖、丁玉,卫国公邓愚之子邓镇,宋濂之子宋慎,甚至还有大明除了皇帝威望最高的韩国公李善长。

这样的大手笔确实超乎想象,而彻查当朝谋逆造反这么大的事件,小小的锦衣卫怎么可以完成呢?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皇帝此次在朝堂大变动之前,为什么首先将矛头对准了在西北的秦王朱樉,而不是更有争议的燕王朱棣呢?

姚广孝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也是他很久以前就看不透的问题,那就是皇帝对于燕王朱棣的偏爱。

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燕王朱棣带领两护卫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离开南京前往他的封地北平。这年朱棣整整二十一岁。

一年多以后,元朝势力在近塞再趋活跃。明军在平定四川之后,于洪武五年,派徐达、李文忠、冯胜率师十五万,分三路再次北伐。这次北征,明军受挫,出师不利。中路徐达军为元所败,死者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杀伤相当,不得已旋师,仅西路冯胜略获小胜。

此后七年中,朱元璋敛兵自守,不再轻易北征,而元朝势力却屡有南侵,元主爱猷识理达腊任国政以扩廓帖木儿。图谋恢复,数为边患。洪武六年寇武、朔州及宁夏河州等地。七年寇白登、兰州;八年寇兰东;九年以后。连年骚扰陕北,又西连吐番为边地之患。

洪武十一年。爱猷识理达腊死,其子买的里八剌继位,为患仍然不已。面对这种局势,明朝加紧练兵,严守边关,始北元降人以官爵卫士赏赐,加以拢络。这时明与北元之间差不多是相持的态势,北元虽南下为患,但无法造成对明的重大威胁。明师虽偶有出击,但也难于给北元造成致命的打击。

这就是朱棣就国时的北方边境的形势。

大概是朱元璋认为朱棣不够成熟吧,并没有让他立刻参加直接的军事行动。就在他就藩的这一年和第二年,朱元璋又发动了两次北征。第一次洪武十?年二月,朱元璋得知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众万余屯兵和林,恐为边患,便派西平侯沐英前往征讨,沐英至灵州,侦知脱火赤等已进兵亦集乃。便率兵渡黄河,经贺兰山,穿过沙漠,西进亦集乃。明军兵分四路合围脱火赤营帐,尽俘其部曲以归 。

这年正月,发生了一件举国震动的大事。左丞相胡惟庸被诛杀,罪名是“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惠民,或挠政以诬贤” ,如果像诏省“任非其人”,那么再选择一个称职的人接替胡惟庸便可以了。

结果并不如此,朱元璋就此废除了中书省,并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显然这是谋划已久的一次铲除权臣、集权于皇帝的措施。朱元璋所宣布的胡惟庸的罪名。不过是采取这一行动的借口。朱元璋铲除权臣和分封亲王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维持朱姓皇室的独尊地位。随着亲王的成长和逐渐就藩。皇帝越来越觉得可以无溜顾忌地对威胁皇帝的权臣采取措施。反过来,胡惟庸这样的治国能臣被诛杀后。各位藩王身上的担子便更为沉重了。

朱棣背负着“慎固边防、羽翼皇室”的重任,来到北方重镇北平。这里曾经是蒙元王朝的首都,被称为大都。

蒙古骑兵的铁蹄一度无敌于天下,所到之处莫不降服,成吉思汗、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们就从这里出发,统治着广袤的疆土。蒙古人、汉人、色目人汇集在这里,东方人、西方人汇集在这里,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装、不同的风俗,这里曾是一个真正的世界性的城市。如今那鲜衣怒马的蒙古人哪里去了?那黄发碧睛的色目人哪里去了?连勾栏瓦舍中的百戏杂剧也失去了原来的喧阗红火 。只有那冷落的皇城宫殿依然显示出昂处挺身的雄姿。那太液池边的春柳依然娇媚地拂抚着水面。十三年过去了,这蜿蜒的红墙里终于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这里虽然已不是华夏这片土地的统治中心了,但军事、政治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蒙古人要东山再起,这里是首先要觊觎的目标。蒙元近百年来的统治在这里还留有很深的影响,怀恋故国的势力盘根错节,表面上俯首屏息,而暗中仍心怀不满。不是洪武初年在西直门瓮城门洞的墙壁上还有人在表达他故国之思吗?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就是镇压这里的“王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