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238 梳理事情和宫中有变

238 梳理事情和宫中有变(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如今庞煌想到退路的时候,就想到了江南之地,看来,自己是要退一步的时候了。

胡惟庸的事情。明显自己管不了,这可能也是一种历史的趋势,庞煌这样安慰着自己。没有丞相制度,大明不照样延续了近三百年了吗?自己何必要和一种趋势作对呢?

而且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胡惟庸根本没有在原有历史轨迹中那样被抓,也暂时没有什么胡惟庸案件的重蹈覆辙。自己还能做什么呢?

难不成还真的准备保护胡惟庸一直到死吗?那样一来,就不是穿越者了,而是犯贱者了。

事情做到这一地步,唯一等待的就是观察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刻意去改变了。因为历史已经改变,如果自己在强加于历史上,那么就等于又把历史还原到起点上,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吗?

而且朱元璋并没有完全禁绝海上的贸易,这也是庞煌最近才知道的,朱元璋奉行顺其自然的外交政策,只要你承认大明是你的宗主国,那么朱元璋就积极地与推动与海外各国发展互市和朝贡。

许多国家与大明建立了朝贡关系,进行朝贡贸易,贡期及每次人数各有不同。朱元璋欢迎各国使节、商人来大明贸易。允许朝贡船只附载货物与中国互市,并免征商税。

因此,洪武初,出现了中外友好交往的盛况:海外诸番与大明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后虽朝贡国家有所减少,但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等尚与大明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

朱元璋也常派遣使节出使他国,更有外国商人来京者。

洪武七年十二月,命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梁子名出使琉球国,赏赐其王察度大量物品: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件、铁釜十口。同时,命李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余件、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洪武九年四月还国,市马四十匹,硫黄五千斤。洪武九年五月,ri本人滕八郎以商至京,献弓马刀甲、硫黄之属。

既然要退到江南,那么事情又回到了原有的位置上,那就是怎么能成全柳苏和宋妍儿两人的事情呢?

庞煌无计可施,看了看桌子上写满了的字条,每一张字条代表了一件事情,但基本上每件事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把字条一张一张放在烛光上烧着,看着其燃成灰烬,将记着柳苏和宋妍儿那张字条拿在手里,庞煌的考虑着,决定了。

当然,这一切都和庞煌制造出火器,需要大量的硝石和硫磺有关系,琉球所出产的硫磺等物,纯度极高,是不可代替的火药原料,这一点也是朱元璋渴求的储备之一,所以最近数年关于对倭国和琉球等地的朝贡互市,愈加频繁起来。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沿海诸地仍旧有海盗的传闻不时报上京师,那就让庞煌有些奇怪了。

肯定不可能是虚报军情。因为在苏杭等地统领兵马的,正是朱元璋的同村好友汤和。方国珍之子方鸣谦也作为副将跟随,庞煌认为至少汤和不会欺瞒老朱,因为汤和是最了解朱元璋为人的大将之一,在庞煌这个穿越者看来,几乎是唯一在朱元璋手下保持了善终的汤和,为人应该靠的住的。

而且各地的伤亡数字也都报的有理有据,柳苏在来信中,也阐述了的确在杭州屡有倭寇出现,不过规模较小。一击便退,以哄抢为主,没有庞煌印象中厉害而已。

所以庞煌对于倭寇的成因很是好奇,派遣柳苏去打前站,无非是打好根基,如果有可机会,庞煌想去江南一行,至于用什么理由,用什么作为借口。那只能随机应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