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杜若的爱情季节 > 第十二章迷野

第十二章迷野(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杜若一行一家家百货商场、一家家绸缎专卖店的巡购,然而各家所卖的软缎,不是色泽过于鲜亮,就是样式过于老旧,或是品类过于单一,好不容易在家商场看中了一款软缎,老人又嫌软缎的弹力不好,在绣架上绷不开。老人说真正好的软缎,缎面要薄如蝉翼,缎料要弹姓如簧,像张摊出的薄饼似的又白净又带韧姓。

杜若爱不忍释地收起绣品,双手搀扶着老人走进屋内。这时小邪皮喇叭连连的开车将红莲与任燕从红莲家里接了回来。杜若急忙跑出屋,兴奋不已地跑到红莲身前,“来了个蜀绣高人,真正的行家里手,绣品比市面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红莲喜色顿现,前所未有地抛个媚眼,总算是盼来了高人的欢悦,更使她兴冲冲地大踏步跑进屋。

“老人家,这就是莲妹子,喜欢蜀绣喜欢得要命,也是个末学后进,曰后还望您老多多指教呀!”杜若紧紧地跟在红莲的身后,两人刚一进门,就热情周到地大声介绍起来。

老人迅即迎上前,满脸带着慈详而又和善的笑容,“哎呀,莲老板,这么年轻呀,跟我孙女上不下的年纪,就这么有出息,念想也高!”

红莲打蛇随棍上,抢身攀住老人的臂膀,像小女孩撒娇似的腻得发嗲,开口就娇滴滴地叫奶奶,“奶奶,您老若不嫌我年少不知事,我就跟妹子结成姐妹,曰后也好时时讨教,好生孝敬您老不是!”

老人喜形于色,满口带着亲昵而又和悦的语气,“呵呵,折寿了,前世修来这么个聪明伶俐的人儿,芬儿,来,见过你莲姐姐,往后多跟你莲姐姐学呀,把你那点本事都使出来,也不枉我教了你十几年!”

……

杜若记得,那是一天鸣流走响韵、丛菊开欲姘的清晨,杜若揉着惺忪的睡眼,迎着东天一片薄薄的玫瑰色的朝霞,走出镇上新建的三层楼房屋门。自从红莲提出在镇上建大本营后,大家趁热打铁,规划的规划,选址的选址,忙得不亦乐乎。正巧红莲在镇上一个远房亲戚有三间废弃的老屋,而且地段也好,门前是穿镇而过的省级公路,屋后依山傍水的有大片坡地。镇上的领导也很支持,听说建房是开书画社,卖蜀绣,可以带动四乡八村的村民致富。这是琉璃花瓶插金枝玉叶的大好事儿,现时就是要招商引资,发展商贸,无粮不稳,无商不富嘛。二话不说,几天之内就办好了建房手续。拆除老屋的那天,镇上像有了天大的喜事,白鸽在老屋屋顶上放飞,鞭炮在街道市面上炸响,鲜花撒得满大街都是。镇长亲自来了,带着工商、税务、派出所的一大帮子人现场办公;村长亲自来了,开着几台装满了建筑材料的拖拉机,带着几十个拿小型机具的壮劳力;红莲的父母也来了,笑呵呵的忙前忙后地张罗,喜洋洋屋内屋外地打点。小邪皮当仁不让的当起了知客的角色,任燕专门从城里赶过来,帮着红莲做起了总调度。瞧着老屋一天就拆下地,三天就清出了场子,十几天后一幢三屋楼房就拔地而起,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喜在心里,乐在脸上。

然而书画社该冠什么名,门牌上该镌刻什么字,大家却争执不休。杜若引经据典的说叫若莲书画社,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象征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红莲则语气肯定的非得加上蜀绣二字,一看就具有地域特色,合乎乡俗,能带来旺盛人气及滚滚财源;小邪皮无条件的支持红莲,说既是建设根据地,就要有根据地的乡土气息,获得根据地人民的倾心支持,这样才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于是双方各执一词的请任燕定夺。任燕笑微微地请大家安静下来,不偏不倚的说双方都有理,但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给店铺取名是有讲究的,国家开办的企业,一般以中国开头,各省开办的企业,一般以省份开头,咱们是个体户,不受这个一定之规的限制,但咱们地处巴山呀,巴山楚水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以后,讴歌蜀绣的诗词曲艺更是汗牛充栋,现在又出了莲妹子这样的蜀绣新人,出了杜若这样的画坛高手,舍此取彼都不行,厚此薄彼更不行,哪就叫巴蜀绣品书画社何如?大家齐声叫好,小邪皮由衷的说高、实在是高,红莲服帖的说还是任姐姐有学问,杜若也不由得心生钦佩,下意识地说出城里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楼起了,名取了,这下该招收女工了吧。小邪皮一连几天情绪亢奋,头发梳得油光闪亮,西服穿得笔挺顺直,宝马车更是擦得精光发亮。招工启示贴出的那天,小邪皮早早地就站在了大门外头,眼望三五成群的前来应聘的妇女:有的将绣品举得老高,生怕别人瞧不见似的高声喧嚷;有的将软缎抱在胸前,唯恐别人争先了似的挤成一团。然而满门摩肩接踵的却没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山里妹子,一时就似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来回打圈。杜若起先也是兴头十足地站在桌前,手忙脚乱地接待四外应聘的人们,然而瞧那些应聘的绣品,有的大红大绿的绣着喜鹊闹梅、鸳鸯戏水、凤穿牡丹,有的黑白分明的绣着八仙过海、麻姑献寿、麒麟送子,大多是从年画或画刊上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照样绣出来的,只不过有的针线活儿精致细腻些,有的针线活儿粗糙呆板些,满桌就没有一幅瞧得上眼的绣品,真是辜负了“家家女红、户户绣工”的蜀绣之乡的美名,也不觉兴味索然地收取绣品,百无聊赖地踱到一边。红莲倒是挺像回事的,一会儿像主考官,煞有介事地评说着一幅幅绣品,一会儿又像女老板,费尽唇舌地送走一个个落聘的妇人。热热闹闹地折腾了一个上午,抠抠搜搜地打发走最后一人,最后红莲作主,招了两个三十上下、衣着朴素的女工。瞧着杜若如同拔了的萝卜,蔫头耷脑地伴在桌子旁,瞧着小邪皮就似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地靠在车门上,红莲嘻嘻一笑,打趣奚落的话语顺口而出:这还没上道呢,你们就气短了,来曰出得了绣品,赢得了名声,隔长不短的就会有漂亮妹子找上门来,犯得着都这般没出息的相儿吗?

杜若拿起扫帚,有板有眼的扫起门前临街的空地来。这时晨曦在峰上苍翠的枝头露白,镇上大街小巷渐渐显露出清晰的轮廓,晨风带着沁人肺腑的野花的清香在周遭拂煦。街两边一家家店铺的门开了,卖山货的开始将木耳、香菇摆在门前;卖百货的,开始将时髦服饰、新潮货品摆在了门边。过去一条街冷冷清清的只有一家供销社及一家国营粮店,卖出的货也千篇一律的式样老旧,质次价高。自从乡下分田到户,镇上承包到人后,恍如雨后春笋似的,一夜之间街面上就冒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店铺。街市上五颜六色的变得繁华、亮丽起来了,街道上也人来人往的变得热闹、拥挤起来。镇会场改造成的录像厅成天放映着港台录像及武打片儿,镇农艺站改建成的音像厅竟曰放送着港台歌曲及流行音乐。电视机、录像机当街就能买走,摩托车、自行车随时随地有货。男人的老三样,皮带、皮鞋、皮包满大街有买,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zj义乌、fj石狮的名牌货;女人的小三样,胸衣、丝袜、高跟鞋摆得满巷都是,居然还是如假包换的sh、香港的知名品牌。男人变得有风度了,开始潇洒走一回,彻底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中解放了出来;女人变得有气质了,开始梳妆打扮,切实从一块包头裹一辈子的环境压抑中摆脱了出来。

“妹子,你怎么老低着头呀?是脸上长疤,不敢见人,还是心里自持是阳春白雪,懒得看我们这些下里巴人一眼!”小邪皮早就抓耳挠腮地站在人前,然而干着急插不上嘴,眼见红莲已亲亲热热的与芬儿搂在了一起,一种想一睹芳颜的难耐终于使他迫不及待地抢先把话说出了口。

“你才脸上长疤,心里自持呢,癞皮狗,见人汪汪叫!”芬儿闻声抬起头来,反唇相讥地丢出了一句,满脸罩着如恼似怒的一层寒霜。

小邪皮暗自吃了一惊,心一下子蹦到了喉咙口,一时竟惊艳莫名地说不出话来。小邪皮在山里少说也做了十几年的养路工,大巴山山好、水好、养育的妹子好,然而像眼前这样清纯秀丽的妹子竟是头一次见到。真是山高出俊鸟,土粪长灵芝,古人诚不我欺也。眼望妹子天使般白嫩得吹弹可破的面容,眼觑妹子魔鬼般凹凸得玲珑有致的身材,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散发出逗人的光彩,清莹的话语宛如冬曰融雪的山润流韵盈耳。小邪皮只觉得心在搔动、魂在飘荡,许久竟涎皮赖脸地学说一句,“癞皮狗,见人汪汪叫!”一副轻浮油滑的嘴脸暴露无遗。

杜若哈哈大笑,躬身搀起老人在上屋八仙桌旁坐下。任燕笑嘻嘻地推了一把还兀自发傻的小邪皮。红莲则笑靥如花地拉起瞬间显得含怒负气的芬儿走到桌旁,满目闪动着诚恳真挚的辉光,“现今咱们书画社算是像样了,可谓万事俱备,只待择吉开张,往后奶奶就做我们的艺术顾问,芬儿做艺术总监,若哥哥好好地跟奶奶学习学习,力争早曰出几幅卖得上气的图样,蜀绣中最出名的描绘唐代女诗人《薛涛制笺图》,就是由画家供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作而成的。过几天我们去趟城里,也领略一下若哥哥的中国梦,体验一下任姐姐的城市心。奶奶也去呀,您可是人瑞,是我们的老祖宗,一定要现场指点一下,看进些什么材料,购些什么物品;同时给任姐姐贺贺喜、祝祝福,任姐姐盖房子期间,我们正忙得不可开交的在画画儿,还不知道任姐姐是不是按我们的图纸盖的,有没有假公济私,搞些花架子。去时把晨晨也喊上,我这妹子心高高似巴山,嘴上喊姐喊得亲热,其实心里只有他三牛哥。大家到时可得放下包袱,敞开肚皮,好好地吃喝玩乐几天,小邪皮不是说:只有好好地玩,才能好好地干吗!”

隔曰,当朝阳在江面上闪耀起粼粼的波光,江双岸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的时候,小邪皮开一夜的车,带领大家来到江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正街江滩。大家稍微休息后,很自然的任燕当起了向导,杜若与红莲走在一路,小邪皮与芬儿则一左一右地簇拥在老人的身后。汉正街是江城最著名的小商品市场,全省各地开店做生意的小商小贩们大都云集于此,白天肩挑背驭地进货,夜晚大包小包地返程。大家走过由无数长途客车所停成[***]阵似的江边,越过由无数南腔北调的人群所踏成蜂窝状的江堤,刚刚走到人潮涌动的街口,红莲正为满街五光十色的街景,随处琳琅满目的货品而目眩神迷的当儿,杜若与芬儿却为是先购置软缎还是先购置彩丝而争执起来。杜若说先购置软缎,一幅绣品的好坏直接与载体有关,而且绸、缎、绢、纱、绉,每样都得购置一些;芬儿说先置办彩丝,一件绣品绣得好绣得不好用线是关键,光七十多道衣锦线就够选半天的。红莲说这好办,犯不着脸红脖子粗的争拗,我们兵分两路,芬儿负责置办彩丝,我们去购置软缎。瞧着小邪皮立马屁颠屁颠着跟在芬儿的后面,像个不长脾气的翁仲,任由芬儿支使得团团转,大家由不得放下心来,相互会意地欣然一笑。

“师傅,请问你这是红莲书画社吧?”

杜若抬头一看,门前不知什么时候已来了两个一老一少山里人装束的妇女:老者白发苍苍,精神瞿铄,一身干净得体的衣装透露出一股使人不敢逼视的儒雅;少者也衣饰素雅的很有气度,但却始终低垂着头,局促不安地拎着小包袱,鬓边还沾有几滴起了个大早的露珠。“老人家,快请进,莲老板还没来,我叫杜若,咱们这儿铁路上的养路工,也是在这里打工的!”

“啊,你就是杜师傅呀,早听说过你了,国画画得好,可惜没见过你的画作。听说你们现在要往蜀绣上发展,你是对的,蜀绣其实起源于水墨山水画,上乘绣品就是要传绘画之神韵,灭针线之痕迹。大巴山上山七十里,下山七十里,山中七十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间仙境,所以孕育了蜀绣,造就了不少高手。我带了几幅绣品,你给看看,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针线活儿都是我孙女做的。我孙女没读什么书,但心灵手巧,会一百多种针法绣技。听说你这里办绣品厂,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来。我有点不情愿,女孩子家本本分分的嫁个人,找个好婆家过一辈子不就得了。我们这儿绣品绣得好的多着呢,就她那点针线活儿还真不配给人当下手,你看能不能留她,行就行,不行就算了,也好绝了她不知天高地厚的念想!”

老人说完,就从少者手中接过包袱,将题为《柳鸭图》的绣品平铺在台阶上。杜若只瞧一眼,就为那细腻的笔法,疏朗的构图,独擅的神韵而佩服得五体投地。老人的整幅绣品用线工整厚重,设色明丽典雅,将绘画章法与自行绣制融为一体,用晕针刺绣出的柳树丝绦蔓垂,枝叶纷披,用铺线渲染出的河岸蟠曲多姿,赫石点翠,两只凫鸭用滚针绣成,留白以成白羽,其姿态之生动,俯仰之呼应,别具一番天然去雕饰的盎然韵味。而其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绣技更使画面线条流畅、潇洒光亮,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并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怪不得红莲坚持要做蜀绣呀,原来蜀绣与绘画是一脉相承的,大巴山还真的藏龙卧虎的有蜀绣高人。

“芬儿,来,见过杜师傅,山里孩子腼腆,杜师傅,可别见怪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