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称雄 > 第652章 战争财

第652章 战争财(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迁移工作如此顺利,正是有这些协从军的狠辣。

朝廷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脏手,协从军能把事情办的很好。况且,大汉才刚打下了一个九州,目前本州岛也刚只占了一个角,四国岛的攻势还没发动,还有的是用这些人的时候,让他们的家眷留下来,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安抚奖励。

“运输船从中原过来时,带补给物资和部份汉人移民过来。然后回去时。装着日本移民回去。”

“还有金银等战利品,正好不空船。”刘允升笑道。

打下九州,除了得到一百多万人口,大汉得到的战利品也是相当丰富的。

光是从那些被灭的大名的藩城中没收的金银珠宝等器物就相当可观了,何况还有长崎这座大商港,这里是许多日本银铜的出口地,大量的日本所产的银和铜都运到长崎来。就算是幕府禁海禁银铜出口时,也一样还有许多大铜商把铜悄悄运过来,如今这一个个仓库的银铜都成了大汉的战利品。

仅仅是铜。从长崎和九州各地所抄获的,就多达一千多万斤。这么多的铜,就算是这些年日本新开了大量铜矿,也起码是两三年的产量。

所有十四岁以上的未婚女子,也被要求单独入档,她们将会被朝廷做主,给他们官配。将她们许配给大汉边疆那些移民中的未婚男子。

许多人迁移到边疆,多是家乡条件较差,家境较苦的,为了生活才背井离乡。许多移民,都还是光棍一条,娶妻子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在边疆的移民中,适合的女子更少。

把日本花姑娘们官配给移民光棍,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为移民们谋了福利,让他们安心实边拓边,也同样是消化日本人的一个好办法。这些女子现在是日本人,可当她们嫁给了大汉的子民后,将来生了儿子,也是随父亲姓,随父亲一样是大汉子民。

十岁到十五岁的日本孩童,不论男女,则都要在登记后,由朝廷送往各个技术学校。现在大汉新开办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兴起。这些学校,都是因为如今工商制造业的兴起,用工需要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对于技术工人的要求增加,而新兴起的。

传统的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毕竟周期太长了。而大量工厂的迅速扩张规模,使得这种旧式的师徒模式难以赶上步伐,因此一些行业,或者一些大的工厂,便开始请一些年迈的老师傅,搞起了批量培训。既有半工半读的那种技术学校,也有全日制的学校。刘钧也很清楚这种技术学校,对于大汉的工商制造业有多大的助益,因此也是大力支持、

另外还收获了各种成色的银碇。估计能提炼出九成七以上的高纯度银五百万两。各种金判、金分,也有不少,约有三十余万两。

至于其它的粮食、干鱼等物资也还有不少,不过这些东西直接就可以转为军用物资,倒不用再运回中原了。

“那些协从军的家眷不送去中原?”

“暂时先留在九州。”

八万协从军和他们三十多万的家眷,这也是很大的一个数字,许多官员认为。应当把他们的家眷全送去中原,这样对协从军就有了更强的控制。不过刘钧觉得协从军用的很顺手,遇上一些不肯迁移,甚至反抗的日本村落,汉军只要传个话,他们立即就能杀一儆百,灭掉对方。

现在就钧就准备把这些日本少年少女们全送去那些技术学校里,大点的,半工半读,白天在工厂里做学徒工,晚上就在学校里听课学技术,甚至学点文化课,学普通话认汉字。

这些孩童正是少年之时,让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分开,处于一个汉人的大环境下,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不再是日本人了。到时他们说汉话写汉字,一切都是汉式的,成为大汉的工人,为大汉添砖加瓦。

女孩子们做几年工,长大点,还又能拉去官配,为帝国的那些老大难的男子们解决下终身大事的问题。

至于十岁以下的孩童。则暂时继续让他们跟随在父母身边,但也必须在年满五岁后。就开始进学校读书,学习汉语汉字。

九州的这一百五十多万人,在九州各集中营里确实看起来很多,每天吃用消耗很大。可细分一下,那不过是融入中原汉帝国中的一条小河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