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称雄 > 第221章 挖到宝藏

第221章 挖到宝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田地一块块的分下去,重新竖立界桩,分设屯组。有全副武装的九头鸟亲自负责此事,没有人敢阻挠,而且许多原来的地主,那些军中的武官也多被砍了脑袋或者充军了,根本没人敢来阻挠,一些侵占了田产的地方豪强和一些占地的宗氏,在黄道周新自一家家拜访,并暗含威胁的警告下,也没人敢闹腾了。

他们最怕的还是九头鸟,如今郧阳十个营的三万余兵马,全都已经归入了镇南侯刘钧的统领之下,这些兵马天天拉到各处庄子搞拉练,吓的那些豪强地主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他们都看的明白,刘钧是全力支持黄道周这个巡按的,有些人拿着礼物去找到巡抚朱大典,想走他的关系,结果朱大典礼物如数收下,却什么事都不给办。

“若遇水旱灾情。也将视实情减免。”

下面的一众百姓听的难以置信,兴奋万分。虽然说在江南地租征收本来也都只是收一季的一半,比如在淮扬等地,好多人种一季麦子再种一季稻子。但地主都只照例只对稻子征一半的租。

而早先卫所初设时,是每亩征子粒粮五斗,但他们除了屯田还有其它许多的负担,比如上番班军、守城、服工役等等。现在能安心的种田,这个租子并不高。毕竟郧阳不是北边。产出低。郧阳的田地还是很不错的,且适合水耕旱种都行,一年能够两季。

尤其是按丁授田,按黄道周的解释,只要满二十岁的男子到五十岁的男子,都可以算一丁,都能得到五十亩田。这样一来,一个家庭那么能得到百亩田,甚至更多,虽然如此一来。可能得全家老小上阵耕种,但种的越多,那自己能留下的也就越多。

“官府将向你们提供种子、农具、耕牛等租借,另外还将向每屯丁提供五两银子的无息借款。”

刘钧早等着这一天了,二话不说,派出标下骑兵营,纵驰而出。当天,郧阳卫所的军官基本上被抓一空。

紧接着,郧阳到处都贴满了布告宣示。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又是征税加派之类的榜文,可当榜下有识字者激动的告诉大家,这次是要清理屯田,给大家分田的消息后,无数人震惊了,然后欢呼了。

对卫所军官的审判就在当天进行,一切贪污的证据早就搜罗全了,一条条一例例铁证如山。在无数赶来围观的百姓面前,他们想辩也没法。

由巡抚朱大典、巡按黄道周、总兵刘钧、监军副使杨廷麟还有湖广行都司等诸衙会审,案子迅速结案,一共三十六人被定为罪大恶极,直接当众斩首,另外一百多人被定为抄没家产,流放充军。剩下的一些级别较低的卫所小武官,则被处以追缴贪污克扣钱粮,军杖、戴枷示众等处罚。

随后,官府开始推行授田。

刘钧把那些屯丁按十屯丁编为一组,五十屯丁编为一队,一百屯丁编为一屯。每组让屯丁自选一个组长,每队推举一个队长,一屯推举一个屯长。这些组长队长屯长负责传达官府的公告命令,以及维持屯队里的秩序。调节纠纷、带头维护水利设施等。

在农闲之时,各屯队还要组织进行一些操练,各屯队组长就是操练的各级队官。刘钧倒不是希望这些人拉去打仗,只是希望他们农闲时有所训练。获得一些自保屯庄的能力。

因为对卫所丁口早有清查,因此分田很顺利。郧阳卫所有两万左右的正军余丁,这次授田时把授田年龄调到二十岁到五十岁,因此有些年龄稍小和一些年龄稍大的,都没有授田。不过平均下来,差不多是一个军户授田百亩。一户平均有两丁授田。

一家人种一百亩地,听起来很多,不过这一家其实是一个军户,只是一直没有析户分家而已,人口起码有七八口人甚至有可能十来口都可能。

而在最后,黄道周宣布,郧阳卫所的所有屯田将被重新分授,军户们以前积欠的籽粒税银等全都免除,按丁授田,不论正军余丁,一律授田五十亩。以后他们专事屯田为屯丁,每年每亩上交五成粮食,若遇灾害,另按实情减免。

许多百姓都对上交五成粮食这个数字比较疑惑,毕竟没个准数。

黄道周解释道,“每亩地一年只征一季的粮食收获一半,这个一半是按照近十年田地平均产出。例如郧阳卫的这些屯田,是可以早晚两季收获的,但朝廷只计晚稻一季收获,按郧阳水稻晚稻平均亩产二石计算,收取一半的一石为屯租。”

“那就是一亩只收一石了?那早稻不收租吗,种豆子、番署呢,也不收吗?”许多人迫不急待的在下面高声问道。

“确实如此,只按一季收获的一半收租,每亩收一亩稻谷,每丁五十亩,那一年只征五十石稻谷,直接征粮,且由官府征收官府运送,而且不加火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