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称雄 > 第195章 凯旋

第195章 凯旋(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刘钧咂巴下嘴巴,什么话都不说了。似乎如今整个大明上下,对于外虏和内寇,都是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要攘外必先安内。上至皇帝首辅,下至平民百姓,一说起这事来,几乎就是上下同心。

刘钧也不好说这句话究竟是对是错,可对于大明朝来说,内忧外患,先对内还是对外却是关乎国家战略层次的大事,必须做决定的。历史上,朝廷虽说意识比较统一,都认为应当先安内。但事实上,朝廷却总是两面疲于奔命,甚至好几次,官军集中全力眼看着就要灭掉流匪时,可建虏就又入寇了,然后官军不得不抽调兵马北上入卫,而贼匪便又逃过一劫,得到休养的机会。

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一内一外两个大敌,可大明却一个都解决不了。

也许自己正在改变历史,张献忠已经被他擒拿了,罗汝才被他击败了,历史上这两支贼匪可是掀起了又一轮的反叛浪-潮的,李自成似乎也是在这个时候卷土重来,然后官军疲于奔命,却始终不能遏制,最终贼匪彻底坐大,官军再也无法打赢贼匪了。

或许,历史已经改变了!(未完待续。)

不过在此时,吴三桂却是名声很好。他出身好,辽西将门之后,父亲吴襄做过辽东总兵,母亲更是辽西将门世家祖家人,舅父祖大寿是辽东前锋总兵,祖家将门世家,一门副将参将游击等一大把,在关外辽西,祖家和吴家在军中的地位无人可及。

何况吴三桂此时正年轻,可在辽西军中却已经打过好几仗了。都表现极好,军中皆赞其智勇双全。他出身如此之好,又还先后拜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为老师,还认了总监高起潜做义父。可以说,不管是出身还是名声,吴三桂都是年青一辈中的佼佼者。

倒是刘钧,突然间就这么窜起来,比吴三桂更加的传奇。现在,两个年青人同时加封为总兵官。因此,坊间便将两人并称军中双璧。这也是对刘钧的一种认可,一种承认。

不过刘钧对这种认可还真不怎么喜欢,吴三桂,如今大明抗清最前沿的年青英雄,谁能知道,将来却成为引清军入关的汉奸呢?也许现在的吴三桂确实还是忠心于大明的,可刘钧心里总是难以抛开那些。

“我入京的时候,听说建虏正在修筑通往锦州的道路,还有消息说,建虏已经准备在锦州北面的义州筑城屯田,哎。”杨廷麟叹气道,“建虏去岁入寇,抢掠了无数人口钱粮,实力更壮一步,看样子,他们是准备要反客为主,步步进逼,甚至有可能再围锦州。”

PS:感谢雨12344、老铁公鸡、MWEB、快乐的在男、南营玉、书友1304171…、rqz296等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刘钧对于历史上这些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并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历史上明朝还有不到五年就要灭亡了,而且好像在此前,明清似乎确实在关外打了一次大决战,导致了精锐尽失,使得在关外形势再无法挽救,而中原的流匪也因此乘机坐大,内忧外患,大明终于一下子崩溃,李自成率先攻入北京,然后满清又杀进关内,击败了李自成,窃据了中原。

也许,建虏确实准备要围锦州了。

“但愿能早日平定中原流匪,那时某随将军提兵北上,驱除鞑虏!”

“为何不先灭鞑虏,再除流匪?”刘钧问。

杨廷麟毫不犹豫的道,“攘外必先安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