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明1805 > 第四零六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第四零六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3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两者的差距累积起来,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了,那就是经济危机的前兆。

在国家层面上,那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是给工人加钱,进而增加消费。

但是站在个人角度看,东西卖不出去了还加工钱,那不是胡闹吗?

在民间工厂理所当然的选择是减产和裁员。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在生产能力大发展的阶段就提前去做,从而推迟乃至避免经济危机。

现在皇室财团虽然也在膨胀,而且单纯看本体的速度也很快,比例很大。

但是毕竟已经膨胀过的他们,这次膨胀的数量级就无法与民间资本相比了。

关键是,社会上的工人的数量同步膨胀之后,无法吸纳足够大比例的工人了。

走高端核心产业方向的皇室财团,注定没办法吸收足够多的普通工人。

就算民间工厂条件不好,工人们一样要去民间工厂工作。

而不是等到经济危机来了之后,再作为解决方案去实施,那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朝廷要求加工钱,那厂商就直接宣布破产跑路。

到了经济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工厂的东家们已经加不了工钱了。

朱靖垣要求增强朝廷的力量,大规模开设官营产业,从民间吸收更多的工人,进入官府的直辖的厂商之中。

直接目的当然是制衡民间资本,但实际操作方向却是在遏制经济危机。

虽然说,这个“条件不好”的标准,只是相对现在同时期的皇室工厂而言的。

相比世界大战的时候肯定是已经好很多了的。

因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开了,大明的社会生产力正在急速上升,工厂东家们已经能够拿出更多的“条件”给现在的工人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普通工人的“条件”提升的速度,肯定是跟不上生产力上升的速度,跟不上工商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民间资本的膨胀速度。

经营者肯定会理所当然的将更多的利润收入自己的囊包,用于扩大生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